找到相关内容637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人生观

    众生死亡前七识虽灭,但它们的功能仍存在于第八识中,所以受生之后,依然又起惑造业,使业种继续积存,因此阿赖耶识常就在六道中生死流转,永无出头的一天了。   阿赖耶识如何生死流转呢?这要从佛法上的十二缘起观说起。  四 十二缘起的生命观  十二缘起,又称十二因缘,亦称十二有支,这是依因果法则,以开示有情生命三世相续的真相。  十二缘起,是无明缘行、行缘识,识缘名色、名色缘六入、六入缘触、触缘受、受缘爱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2339384.html
  • 佛教学说的思想体系

    那便只是错觉、幻觉、妄执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诸法以为我而已。有多理论,此弗能详。  既然说一切法无我,那么又由谁来造业,谁来受果,而成为每一有情的生命命运呢?佛法对此总归之于缘起,亦称缘生。何谓缘?...可知一法为缘,不生一切法。亦非一切法为缘,生彼一法。祸因恶积,福自善来,杂染清净,各自为类,这便是势用缘生的道理。其在有情则具体表现在十二缘起。此十二缘起中,无明爱取为惑,行及有支一分为业。识、名、色、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0062035.html
  • 空与无我(二)——佛教的言语观

    “四谛教义”里,而似乎存在“十二缘起”中。我所以称为“似乎”,原因是,在佛经里,“四谛”与“十二缘起”不一定有关连,而且,“十二缘起”的解释也有许多种。  “十二缘起”的教义告诉世人,如果追寻苦恼的原...十二缘起”的项目(从原因到结果)于下—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人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忧悲。  那么,“无明”又是什么呢?如果将它改做形而上的概念,似乎可以称做“宇宙的盲㈠意志”。如果改做形而下...

    定方晟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0066047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《佛法概论》听课笔记第九讲

    ,然后再基于各人不同的法缘,闻法修行。   声闻乘:依据佛陀所宣说的教法,依教奉行,最后证四果,最高果位是阿罗汉。   缘觉乘:在无佛的时代,依靠自己的善根和慧根,彻悟十二缘起而成佛,但没有组建...   D、慢:色界和无色界的有情,他们的福报、寿命等远远超过欲界有情,由此产生慢心。   E、无明:前面三果的圣人还没有断尽无明烦恼,而阿罗汉要断除一切无明烦恼。那就是对十二缘起、四圣谛、八正道的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4877152.html
  • 业力智力与愿力

    神教,因为它还有倾向于解脱的成分。又如说我们跟人家讨论佛法,或作慈善、或作救济,如果我们没有把缘起的观念传下去,我们跟一般的慈善机构会有什么不同呢?    ◎ 十二缘起    缘起法,通常我们说有十二缘起、赖耶缘起及法界缘起。所谓的十二缘起就是一般讲的业感缘起。唯识家赖耶缘起所明的界,比较重在最极根本而又极小的,不过无论从“名言熏习”上说认识的缘起性,或从“有支熏习”上说三有的差别因,总还是与...

    陈参权

    |业力|愿力|大愿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0390393907.html
  • 有关业的若干考察

    通俗缘起说的三世两重因果说来看,此场合的十二缘起由惑、业、苦三部分所组成,此中即有业的存在。在十二支当中,无明、爱、取是惑,亦即烦恼,行、有属于业。1 其余的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受、生、老死七支是作为...拟考察其中被认为是特殊的无记业或无漏业,以及业与烦恼的异同。   一般所谓的因果业报的业,被认为是十二缘起的行支,它是由三种阶段性要素所组成。3 此三种是:   a. 善恶的意志,或者行为的动机目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648008.html
  • 开启佛门(1)

    于生存的经验因为累积过多而反过来障碍生存,这时候人就应该死掉,去喝孟婆汤——这是文学化的说法。对此,你也可以存疑。  3、共同的缘起  众生从哪里来?又要往何处去?佛陀为此开示了十二缘起:无明缘行、行缘识...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是佛教中的基本概念,被称为蕴处界“三科(科是分类的意思)”。  十二缘起可以分成三类,无明、爱和取这三个属于“惑”,也就是“烦恼”,是错误的认识或心态;行和有这两个属于“业”,是...

    阿枫 编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849876.html
  • 禅宗的开悟(上)

    超过言思的“有”,必须承认有这么个涅槃寂静的真实归宿,我们才修道。这修道又怎么的修法呢?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似乎也没有怎样令人难懂的道理。其中心环节就是十二缘起,也叫十二因缘。也就是苦谛和集谛的内容。所谓集谛就是烦恼,因为有烦恼所以才得这名色等苦果。修道就是去掉这个无明烦恼,从而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。这还是很容易懂的。十二缘起就是吾人生死流转的规律:先由无明缘行、行缘识、乃至生缘老死,也就是说先有无明作为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禅宗|开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19323110163.html
  • 佛教的世界观

    也就在六道中生死流转,永无出头的一天了。   阿赖耶识如何生死流转呢?这要从佛法上的十二缘起观说起。     四、十二缘起的生命观    十二缘起,又称十二因缘,亦称十二有支。这是依因果法则,以开示有情生命三世相续的真相。  十二缘起,是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生,生缘老死。这其中,无明是过去之惑,行是过去之业,由识至受五支是现在苦果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1640192.html
  • 从《阿含经》看释尊的人间性格

    故《杂阿含》说:“涅槃者,贪欲永尽,嗔恚永尽,愚痴永尽,一切诸烦恼永尽,是名涅槃。”  在现有的经典中,一致记载着释尊在菩提树下顺逆观十二缘起而成等正觉,但最早的缘起说,并不是十二支,而概要、精简的说法,应该是四圣谛,十二缘起就是依此四圣谛演化而来的。不论是四圣谛还是十二缘起都可以看出原始佛教是以“人”为本的,是旨在解决人生苦痛的。综合释尊出家的因缘乃至说教的内容来看,这至少有五大理由:  1、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544741.html